基本信息:
覃超,人工智能学院通信工程毕业生,考取了阜阳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座右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个人事迹:优秀毕业生,2025届毕业生单项优秀奖。
考研经验:
在备考的四百余个日夜中,我曾无数次质疑、挣扎,也曾在迷雾中摸索前行。如今回望,这段旅程教会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成长的深刻领悟。以下三点经验,愿为后来者点亮一盏微光。
一、摒弃速成幻想,以体系化思维构建知识骨架。备考初期,我沉迷于追逐网课进度,刷题时却漏洞百出。痛定思痛后,我选择回归课本,用思维导图串联离散知识点,将高数中的极限、微分、积分比作“锁链”,每学一章便思考其与前后内容的逻辑纽带。这种慢即是快的笨功夫,让我在强化阶段如鱼得水,真正的竞争力,源自知识网络的韧性。
二、着意耕耘,自有收获。效率相当的情况下,花的时间就是你的分数,前期的投入,就是后期的收获。学习方法与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效率的高低也都与心情与体力密切相关,我们能做到就是投入,就是花时间,将这一年的精力全部放在书本上,心无旁骛。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自己在长期的学习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书会越读越薄,在一段长时间的学习中,才能进入一种最佳的状态,来完成与日俱增的学习任务。
三、将“极致坚持”熔铸为生命底色。考研最后两个月,我在自习室角落见证了一场“幸存者游戏”:有人因英语阅读错8个心态崩盘,有人因政治选择迟迟不上35分弃考。而我选择用具体行动对抗焦虑,数学每日严格限时模考,错题按计算失误、思路偏差、知识盲区分类攻破。英语将20年真题阅读挖空重组,深刻体会命题老师的出题思想。专业课将课本重点习题刷了三遍,熟练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考研如同在暗室洗衣,唯有放榜之时方知是否洁净如新。但请相信,当你用体系化思维替代碎片化学习,用理想信念抵御外界杂音,用极致坚持消解自我怀疑时,命运的齿轮早已悄然转动。录取通知书或许会迟到,但那个在征途中淬炼出的、更具韧性与洞察力的自己,永远不会辜负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