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李嘉欣,人工智能学院通信工程毕业生,中共党员,考取了湖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座右铭: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个人事迹:担任心理委员、篮球经理、院青年马克思主义协会会长等职务,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模范团干、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获得“优利德杯”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华为ICT大赛湖北省实践赛网络赛道本科组三等奖、创研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活动三等奖等。
考研经验:
考研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领悟。作为过来人,我想把这段旅程分为几个关键阶段,给大家分享那些刻骨铭心的感悟:
一、启程时的迷茫与坚定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的领悟:在院校选择上辗转反侧的那些夜晚,我终于明白考研不是赌博,要平衡理想与现实。看着往年分数线时的自我怀疑,到最终确定目标时的破釜沉舟,收集信息时的小心翼翼,生怕漏掉任何关键细节。还有备考初期的笨拙坚持:第一次做英语阅读错一半的挫败感、高数课本上密密麻麻却不得要领的笔记、专业课听懂了但一做题就错——那种“明明很努力却看不到进步”的焦虑。
二、盛夏时分的淬炼
图书馆的日与夜:清晨排队占座时晨光中的身影,午后昏昏欲睡时用风油精提神的刺痛,晚上闭馆音乐响起时的不舍。这个阶段我也有了方法论的突破:突然看懂数学解题套路的顿悟时刻、英语阅读正确率提升的惊喜、专业课知识框架逐渐清晰的成就感。
三、冲刺阶段的涅槃
身体与意志的拉锯战:咖啡和补药成为必备品;久坐导致的腰酸背痛;压力大到失眠时的辗转反侧。于是我的心态开始反复波动:模拟考成绩不理想时的自我怀疑、看到别人进度时的慌张和最后一个月“既希望快点考完又害怕考试到来”的矛盾。但我还是坚持到了最后——考前失眠却意外清醒地完成考试、考场上遇到原题时的心跳加速、交卷那一刻的如释重负。
四、考后的沉淀
等待成绩的煎熬:不断回想自己写下的答案,在希望与绝望间反复横跳,做最坏的打算却怀抱最好的期待。但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赋予了我坚韧品格、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以及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不到开灯那一刻,你永远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但可以确定的是,认真洗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会焕然一新。这段旅程最珍贵的不是最后的录取通知书,而是那个拼尽全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