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6日,由武汉工商学院、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可持续交通系统协同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顺利在武汉工商学院黄家湖校区和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成功举办。此次国际研讨会结合新冠疫情发展新特点,主要通过线下形式,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得到了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EI国际人工智能与物流工程会议(ICAILE2021)、国际交通工程与技术期刊联合支持,会议由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勇教授主持。
图为会议现场 摄影:刘甜
图为王勇常务副院长主持会议 摄影:晏阳
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院长邓旭东教授、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张培林教授、湖北省物流协会会长董海鹰等专家学者和70多名师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开幕式、可持续交通系统协同创新发展青年论坛、后疫情时代可持续交通物流协同创新发展学术讲座、新时期交通物流一流学科建设交流、交通物流学术成果发表等多个环节。
首先由武汉科技大学恒大管理学院院长邓旭东教授致辞。邓教授表示:“在交通系统发展过程中,实施可持续管理模式,以及提高员工环境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文化体制等,对后疫情时代可持续交通物流发展提出新战略和新要求。本次研讨会以推动现代教育业发展为突破口,建立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协同发展模式,对交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具体研究,引导交通运输向优、安全、高效、低成本、快捷等方向发展。”
图为邓旭东教授致辞 摄影:晏阳
随后,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张培林教授致欢迎辞。张院长向大家介绍了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交通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师生为主体,跨学院跨学科开展协同研究,中心近年来承担的240余项研究项目,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为交通运输领域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了高素质急需人才。接着,张院长向大家介绍了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的办学特色。学院坚持加强教学科研平台与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积极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品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双证”(融通)和“3+1”人才培养模式。张院长表示:“今天和来自欧洲、本地青年学者和教育同仁齐聚在一起,共同研讨可持续交通的发展和建设工作,就可持续交通系统的协同创新发展开展交流,对可持续交通系统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
图为张培林教授致欢迎词 摄影:叶炫志
本次会议以可持续交通系统协同创新发展为主题,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董升平博士、讲师杨柳博士,武汉科技大学讲师任亮博士,武汉工商学院副教授彭英武博士、副教授魏学将博士、讲师车骏博士,湖北省物流协会会长董海鹰七位专家学者就可持续交通系统协同创新发展进行学术演讲。
图为董升平副教授发表演讲 摄影:晏阳
会议中,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董升平博士就其研究项目“运输与物流仿真化研究”做主题分享,介绍了自己对长江口道适应性仿真研究和钢铁原材料生产调度仿真优化研究。董升平博士说:“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北槽断面利用率和平均等待时间、研究北港航道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对南港航道的分流效应能够有效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弹性,助力为我国物流行业的新发展。”
图为任亮博士讲话 摄影:叶炫志
武汉科技大学讲师任亮博士以物流优化和行为运筹等为研究方向,围绕“考虑客户时间偏好的第四方物流路径优化问题”展开交流。任博士表示:“如何整合和管理第三方物流,优化供应链,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解决的问题。第四方物流(4PL)是一个供应量集成商,但也存在一些基本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以客户时间偏好为标准,去解决第四方物流最佳化的问题。”
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副教授、军运运筹学专业博士、兵器科学与技术流动站博士后彭英武围绕“面向综合后勤保障的装备保障资源规划技术发展规划”主题发表了演讲,彭博士从技术发展现状、技术发展重要举措、技术发展趋势和课题组研究现状这四个方面对装备保障资源的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面对进行阐述。他说:“基于战备完好性的备件配置方法、战备完好性工程分析方法,在国外装备综合后勤保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技术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课题组已经建立了备件需求预测模型软件、备件配置优化模型软件、数据收集和管理信息系统。”
图为彭英武副教授发表演讲 摄影:叶炫志
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副教授魏学将博士从传感云、雾计算及两者结合在智慧交通中的应用思考开展主题演讲。魏博士认为:“传感云是物联网与云计算结合的产物,在智慧交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从云端提取数据,再到前端的方式无法满足人们实时应用的要求,因此需要引入雾计算技术进行改造。在智慧交通中,我们要处理好传感器虚拟化、服务流程设计、雾节点之间的资源调度三个问题,以满足用户的实时需求。”
图为魏学将副教授发表演讲 摄影:叶炫志
武汉理工大学讲师杨柳博士以“基于电脑数据的驾驶行为研究”为主题进行演讲。杨博士首先从脑电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展开,并分享了她在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睡眠剥夺条件下驾驶以及其他特定危险驾驶的分析与研究。杨柳博士表示:“目前对于脑电分析的研究与分析方法多停留在统计分析的层面,我们希望能够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研究问题与研究对象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
图为杨柳博士发表演讲 摄影:叶炫志
武汉工商学院物流学院讲师车骏博士围绕“基于Solidworks和ADAMS的运动控制设备仿真分析”进行阐述。他从项目背景、模拟赛车系统设计和液压站三维建模三个方面介绍科学有效的3D动画-玩家-赛车运动机构的交互机制和接口方法。他说:“我们对现有的机械设备做了大量的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基本一致。因此,需要对控制策略加以不断改进和修正,以降低开发成本,节省因物理样机制造装配所需要的长期修正时间,最终给玩家一种驾驶赛车的真实体验和身心愉悦的感受。”
图为车骏博士发表演讲 摄影:叶炫志
湖北省物流协会会长、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国家标准物流企业湖北省综合评估办公室主任董海鹰以“迎接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为主题,结合中国物流业在疫情背景下的发展,着重介绍了湖北省物流行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物流业的发展目标。董海鹰会长表示:“庚子大疫中,中国物流行业迎接了挑战,经受了考验,方显出行业责任、行业担当、行业精神、行业力量。向前看,中国物流的发展依然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我们湖北物流人定会担当起重任,做好物流工作,期待物流强国梦在我们的奋斗中实现!让我们一起迎接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可持续交通物流系统协同创新发展体系展开了热烈探讨与交流。
图为董海鹰会长发表讲话 摄影:叶炫志
图为青年学者论坛参会人员合影 摄影:刘甜
在下午的后疫情时代可持续交通物流协同创新发展学术讲座和交流上,瑞典皇家理工大学ITM学院的老师王曦博士以“Cyber-Physical ManufacturingConsidering Sustainability”为主题介绍了社会、环境、经济三个可持续经济的可持续性,具体说明基于云的可持续性生产,介绍了云服务的优点:可访问性、容测能力、云生产服务,并进一步解释云服务和物流的关系,展开论述环境的可持续性:基于云的回收和再利用(生产制造领域—电子产品用)成本与环境影响。
图为主持人介绍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王曦副教授个人简况 摄影:唐冰
图为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王曦副教授在演讲 摄影:刘甜
王曦老师团队的研究还集中于经济可持续和机器人之间的具体关系,并说明了未来研究可持续性:学术论文、数据融合的博士后、KTH博士申请、CSC项目合作等等。
在王曦教授的精彩演讲后,武汉工商学院副教授王猛博士提问足球竞彩app排名云环境下的调度问题,对提高仓储、配送中心,多设备、多任务、多个人会不会存在难点,王曦教授表示这也是他们未来要考虑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希望双方可以在这一方面多加交流。
图为格林威治大学周莉教授在演讲 摄影:晏阳
接着,格林威治大学物流系主任周莉教授以“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 logistics andsupply chains in disruptive times”为主题介绍了疫情对供应链、物流以及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供应链弹性研究。
周教授说:“新冠疫情对我们的供应链和各行各业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影响范围主要涉及到:向Wfh转移、食品服务、建筑材料、车辆维修、计算、IT支持、家装、服装等行业。在疫情期间,许多企业顶不住压力倒闭,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在疫情期间有了更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电商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比如腾讯、拼多多、美团、京东等。在疫情期间,企业供应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发挥了巨大作用。”
周教授谈到为什么企业的供应链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新冠危机,表示主要原因是供应链应急计划并没有为这种极端事件做好准备。她认为纵观赢家企业,可以学习的经验有:(1)反全球化;(2)促进重新储存/近支撑生产;(3)提高供应链上层的可见性放松供应链中的准时制压力;(4)提高库存水平;(5)鼓励更多元化的采购;(6)提高供应链敏捷性。在加速建立供应链方面,周教授举了网络零售的增长、三维打印的应用、供应链协作、加速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的例子。
通过周教授的精彩演讲,让参会者受益匪浅,武汉理工大学一名交通系学生就交通运输系统的弹性问题询问周教授,在供应链领域除了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还用了哪些方法。周教授表示还运用了模型预测的方法,将模型预测和大数据预测得出的结论相结合的方法。
图为青年学者在与周莉老师实时连线讨论 摄影:晏阳
该学生还对应急供应链方面问题向周教授询问,在贸易过程,如何更好的提高供应链的弹性,企业如何在不提高很多费用的前提下,更好的提高供应链的弹性,中小型企业如何提高供应链的弹性。
周教授举了亚马逊的再制造产品进行大数据预测的例子表示可以借助数字化、云平台的方式利用大数据预测,库存管理加强预测来提高供应链的弹性。
图为在读研究生在向周莉教授现场提问 摄影:晏阳
本次会议第二天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对智慧物流交通学术成果发表以及新时期交通物流学科发展进行了具体探讨。
图为与会学者研讨教材出版和学科人才培养 摄影:晏阳
[责任编辑:陈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