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从疫情抗击和城市升级看智慧物流发展

发布者:wlxy发布时间:2020-02-04浏览次数:120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预计在短期内会受到一定冲击。但长期来看,政府工作将会更加透明,城市的生产生活业态也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物流行业将在风险中催生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发生在移动互联网C端用户完全普及后,2011-2019微信用户从011.5亿,10-80岁的中国人完全被融入了信息传播链中,情绪传播的速度和非典时期完全不是一个量级。任何消息经过移动互联网的渲染,都会以几何放大的速度产生影响。

131日,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联合中央电视台,抓取了116-1283419.67万余条数据,揭开这十多天国人抗击疫情的心路历程。

在民众高频搜索词中,从24日起,物资” “支援救助成为热词。基于以上数据,对国民疫情关注情况可以简单分为三个阶段:

16-19日,普通关注期,疫情还没有引起社会普遍重视

20-23日,担忧骤增期,民众关注度急速上升

24号开始,众志成城期,社会的关注点从对疫情的忧虑转为务实的防控与救治,理性重新占据上风,共同狙击疫情成了无数中国人默契的选择。 

一、智慧物流基础

物流连接生产与消费,又是城市支柱产业与优势产业的保障,城市物流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负荷,智慧物流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得力抓手和有力支撑。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高达13.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通过此次疫情抗击,未来物流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提高上下游业务协同、资源共享能力,将物流资源下沉进而降低成本将成为发展趋势。

智慧物流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物流系统中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使得整个物流系统运作如同在人的大脑指挥下一般智能、实时收集并处理信息,做出最优决策、实现最优布局,物流系统中各组成单元能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地分工、协同、合作。智慧的本质,就是模仿人的智能,运用感知、学习、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使物流系统具备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智慧物流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实现信息交互与共享,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二是智能决策与执行,向自动化与程序化方向发展;三是深度协同与一体化,以智能管理为核心优化管理模式,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智慧物流本质上是依赖信息的实时性、充分性,来模拟人工作出最优决策,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传统物流模式下,信息不充分、滞后,只能依赖经验进行决策。智慧物流实现到一定程度,就是对传统物流模式的颠覆创新。将对物流产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产生生态等,产生巨大的影响。智慧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物流信息感知技术、物流信息推送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物流信息分析技术、物流信息预测技术。

二、智慧城市建设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这一次疫情,武汉这个人口达到千万级别的城市,而且是九省通衢,在春运期间被封城,确实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罕见事件。全球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超过1000个,而中国就接近600个。许多城市已在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和智慧安防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投资,许多企业则不断推出“城市大脑”“底层平台”和“数据集成”等不同层次的产品以吸引各地政府购买,以至于“政府购买服务”成为当下中国智慧城市最大的市场。

目前,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还主要是面向政府的需要、面向技术的应用和短期目标的实现,集中在智慧安防、智慧社区、智慧交通和智慧政务等方面,也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技术驱动和近期见效。但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更应该是面向城市的政府管理服务能力提升、治理效率提高、市民宜居程度增强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持续的民生发展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地方政府不应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而应是智慧城市中相关制度的制定者、标准的推动者和安全的执行者,更应该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规划的引导者和推进者。

如果武汉的每一个市民的情况都被掌握,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精确追踪,每一个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么我们这次处理起来会更加井然有序,这就是智慧城市的价值。智慧城市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等,都会全面数据化,甚至具备了人工智能的灾备预测等等。这体现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相信经历这一次疫情,中国在智慧城市上又会前进一步!

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发掘,比如买菜,之前我们还是习惯去菜场,但是这次之后,很多人将习惯于在网上买菜了。

如果仅从购物方面来讲,未来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上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就好比你去商超买东西,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你家里。

既然购物都是在线上完成的,那么实体店的存在价值在哪里?未来的实体店不再是以“销售产品”为中心,而是以“提供体验”为中心。

人们去实体店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购买各种“体验”。如果实体店依然把自己当时买卖的场所,那么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对产品的满意度升级成了精神层面的满足感。商家需要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消费场景,需要构建能够把消费者带入到某种幻想场景的故事!

城市交通、空气污染、生活保障和人均享有生活资源的稳定增长是最核心的问题;而拉动消费则是当下较长期的经济目标,支撑消费的核心在于商贸及其物流体系。

三、智慧物流和疫情防控

对于物流行业而言,用户的“需求”是动态上升的,未来只会向着更加垂直、更具效率、更为安全的趋势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柔性自动化、自动驾驶以及生物识别等是物流业五大科技,这些前沿科技也将持续推动行业智能升级。这五项技术目前已经被应用于行业的仓储、运输、分拨、配送、通关、包裹等物流全链路环节。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物流发展加速。现阶段智慧物流在物流垂直领域应用仍未够广泛,如危险品等物品配送环节,智慧物流应用较少。未来智慧物流覆盖面将更趋广泛,可能实现应用场景的全覆盖,甚至包括生产环节。目前中国物流企业众多,但行业集中度低,头部企业仅占据小部分市场份额,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则参差不齐,物流行业发展较为混乱,企业发展有待整合,而能够率先发展并应用智慧物流技术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说回本次的疫情,武汉因采取的“封城”措施,异地物资运输成为一个大问题。物流信息混乱,不少物资不能及时送达,这背后其实是供应链出了问题,需求突发,供给失衡,供给产品保障的流通环节也失衡。

京东、阿里巴巴、网易严选等电商公司,各自发挥了其在供应链、物流上的优势,调集口罩等物资送往疫区。各大物流企业在开通“绿色通道”后,邮政、京东物流、货拉拉等企业承运的多批援助物资也已陆续抵达武汉。但这或许还远远不够,春节期间的快递停运问题,突发事件发生后车辆调度问题等都是未来需要解决的点,目前的智慧物流并不足够“智慧”。

随着此次疫情抗击,智慧物流的加快发展将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连接升级,有机构预测未来五到十年,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将进入成熟期;二是数据升级,随着信息系统的建设,数据对接协同终端普及,数据全面做到可采集、可录入、可分析,预计未来五到十年,物流数字化程度将显著提高;三是模式升级,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像众包、众筹、共享等新的分工协作方式将得到广泛应用;四是体验升级,未来分布式的物流互联网将更加接近消费者,全面替代集中运作方式;五是智能升级,未来五到十年,机器人使用密度将达到每万人五台左右,彻底改变传统物流基因;六是绿色升级,预计未来五年,绿色包装、绿色仓储将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伴随着中国电商行业的崛起,物流行业已实现后来居上,物流成本、效率和服务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毋庸置疑的是,随着此次疫情抗击的影响,智慧物流中国将继续领先:在AI和物联网技术上,中国已经拥有较强的底层技术实力,在人才、技术、数据和场景上的积累不亚于硅谷巨头,同时中国科技公司积极布局还占据了先发优势,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中国可以在AI时代弯道超车的说法。市场规模巨大,智能技术不缺,巨头积极布局,AI驱动的智慧物流将成为中国物流业的机遇。数据显示中国智慧物流2016年市场规模为2000亿元,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有望超过万亿。智慧物流已经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随着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物流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这些都将对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智慧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末端物流配送效率不高、基础设施设备有待完善、物流大数据整合水平有待提升、智慧物流生态圈尚未形成等成为影响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和城市升级提升的突出问题。

智慧物流的高级形态是人工智能与智能设备的深度应用和深度整合。未来随着无人车、无人机、无人商店等技术集成的成熟化,将极大改进现有物流运营模式。以作业最为复杂的仓储系统为例,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仓库内的移动路线更合理、分工协同运作更快捷、分拣速度更快,提高仓储利用率。末端的配送,无人车替代人力进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四、疫情抗击和城市升级对智慧物流发展的影响

智慧物流在现代城市升级中作用尤其凸显,在大量物资流动的城市运输中,特别是在新兴的供应链之下如何解决货物配送和仓储等问题,通过智慧的手段无疑事半功倍。

面对市场的迫切需求,将会有更多的相关物流企业向智慧物流等重资产增加投入,未来三五年,随着此次疫情防控的影响,一直围绕新零售等服务下的城市末端配送竞争更激烈,智慧供应链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首先是可持续的市场支撑。城市快递和城市即时配送在过去6年里持续呈现20%50%的市场增长,而且还将进行超高速发展。更大市场份额的快运行业不足3%的行业集中度及“最后一公里”的成本高企更是给以智联网(AI+IoT)和基于5G的边缘计算等智能产品族与智慧物流相结合而带来更大的“降本增效”市场空间。

其次是城市科学的空间布局与以安全、宜居为目标的城市交通体系对城市物流提出了更高的智慧化要求。市民对于居住区、商贸区和办公区的绿色安全休憩空间、面对面社交的体验空间和安全便捷且具服务的街道有更多的需要,城市空间的天上、地面和地下的人//货的交通流线应该有更为科学、更为智慧的划分与整体优化,智慧物流将有效利用天上、地下的资源与地面空间资源进行市运储仓配的智慧化融合与配置。

再次是支持智慧物流的技术将会有效移植到智慧城市应用上。无论是数字化支撑的智慧城市1.0、电子政务支撑的智慧城市2.0和全域数据共享支撑的智慧城市3.0,还是智联网(AI+IoT)支撑的智慧城市4.0,多数技术、产品及其标准尚不完善,而发展阶段难以统一的智慧物流恰恰对数字化、电子政务/电商、数据共享及智联网等不同阶段的智能技术与智能产品有更宽泛的需要。

最后是智慧物流将更有效汇集和集约利用人才、资本、平台和网络等资源。以数据、知识和技术为支撑的“大云移物智”及5G和边缘计算等智联网将会使得智慧物流与城市生态及产业链生态的融合更为有效,也更支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物流对商业的发展是巨大的掣肘。物流的高效运作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效率的提升是有利的。通过此次疫情防控影响,智慧物流将以用户需求倒逼产业链各环节强化联动融合,深刻影响生产和流通模式变革,逐步完善智慧物流生态体系,往更高效、更快捷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各类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物流各环节实现智能化,推动物流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要警惕过度智慧的问题,即企业为了智慧物流而智慧物流,反而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智慧物流的应用将促进重塑产业分工和资源分配,包括节约人力资源和减少人工决策。在物流的各环节和各垂直领域,智慧物流带来劳动力的合理分配将成为必然趋势。

当前,先进科技,诸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移动技术加速与物流和供应链融合,成为保障物流运行高效、稳定和安全的利器。无人机、无人仓、无人商店等高科技物流场景开始改变物流行业的形态。

从市场需求来看,用户越来越需要柔性化、敏捷化、可定制的物流模式,传统的技术手段和人工模式难以满足当前用户的需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先进科技与传统物流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结合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以及此次疫情防控的经验,城市和企业也将建立更加高效、智能的物流系统。纵观整个行业,粗放式的扩张将会逐渐被摒弃,各大物流巨头开始往高效、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将尤其以5G+智慧物流领域的布局最受关注。

未来的智慧物流一定会向智慧供应链这个层面进行延伸,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城市中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的运作,将市场、行业、企业和个人真正连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化管理与智能化的生活。未来的智慧物流将会以互联网为依托,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物流系统,重塑商业发展关系,再造产业发展新结构,打造产业发展新生态,深刻地改变产业发展方式和分工体系,从而成为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源泉和重大力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亮点。

[责任编辑 余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