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101K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法学基础理论,特别是民商事和经济管理类法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法律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能在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法务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技能、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在国家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中应用法律的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法律纠纷问题的基本能力。
(一)知识结构
1、熟练掌握现代法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熟悉立法、司法、执法流程的理论知识;
3、掌握主流法律就业岗位相关工作有关的主要法律、法规、规则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
(二)技能结构
1、具有分析并解决法律问题、处理法律事务(特别是民商事和经济管理法律事务)的能力;
2、具备较强的法律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技巧和能力,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素质;
2、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有较强的社会工作适应能力,身心素质健康;
3、熟悉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能够通过自我学习适应法治发展对能力的新需要;
4、具备从事本专业的业务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人才培养规格具体体现
培养要求
实现途径
科学知识
工具性知识
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综合素质课
学科基础知识
法理学、宪法学、逻辑学、法学专业导论民法总论、刑法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经济法、中外法制史
专业知识
法学专业导论、刑法学分则、侵权责任法、物权法、婚姻继承法、国际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综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司法、税法、破产法、金融法
专业技能
法律关系的分析能力
刑法分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合同法、商法、知识产权法
法理纠纷的处理能力
证据法、刑事案件综合模拟、民商事审判模拟法庭、法律文书
专向法理实务的处理能力
房地产法律实务方向课程、投融资法律实务方向课程、医事法律实务方向课程
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
思政类课程、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
人际交往素质
第三学期专业实习、法务谈判实训
职业道德素质
律师与公证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
所属学科门类:法学
所属专业类:法学类
四、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法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法学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法等。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
(一)课程必选修学分结构表
课程平台
修读性质
应修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基础核心课程平台
必修
67
38.95%
选修
8
4.65%
专业课程平台
必修
27
15.70%
选修
12
6.98%
就业导向课程平台
必修
0
0.00%
选修
10
5.81%
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必修
40
23.26%
选修
8
4.65%
合计
必修
134
77.91%
选修
38
22.09%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72学分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构表
学习方式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课内教学
基础核心课程平台
公共基础课
806
47
69.77%
学科基础课
448
28
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课
332
21
专业课(含选修)
256
16
就业导向课程平台
职业集群课
128
8
小计
1974
120
实践教学
独立设课实验
64
4
25.58%
实习实训
0
20
项目实训
320
20
小计
384
44
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创新实践
0
8
4.68%
合计
2358
172
100%
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
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2)集中周次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校内课程实践(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等)1周计1学分、16学时;校外实践(含军训、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等)1周计1学分、不计学时;毕业实习计4学分、毕业论文(设计)计6学分、不计学时。
2、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志愿者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其学分由教务部、学工部组织认定。
职业技能证书
学分
发证单位
认定单位
说明
法律职业资格证
2
司法部
学院、教务部
职业技能证书学分上限4学分。
速录员职业资格证书
1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心里咨询师
1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社会工作者
1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劳动关系协理员
1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注:可根据行业发展,由认定单位对职业技能证书进行调整或新增。
3、法学专业实行“三学期制”,即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之外,增加一个“第三学期”(四年级不设置),本科生四年期间共计11个学期。“第三学期”在依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从事专业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或“过实践关”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工作。
4、除第10学期(四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周为8周外,其他学期教学周为16周。
新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1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系统新闻传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现代媒体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采编、文案写作、媒体公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掌握新闻传播和企业宣传的基本能力。
(一)知识结构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策划等业务原理和知识;
3、掌握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二)能力结构
1、具有较强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能力;
2、了解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新闻传播的原则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企业活动策划及媒体公关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能力;
4、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素质;
2、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有较强的社会工作适应能力,身心素质健康;
3、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和法律素养。
 
 
 
人才培养规格具体体现
培养要求
实现途径
科学知识
工具性知识
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视频拍摄与非线性编辑、多媒体图文处理、平面组版
学科基础知识
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广告学概论、新媒体概论
专业知识
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媒介经营与管理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知识
社会学概论、公共关系学、媒介发展与新闻前沿
技术能力
新闻采编能力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新闻编辑学、电视新闻实务、网络新闻实务、新闻采写编评综合实训、新闻标题制作、全媒体新闻报道
新闻策划能力
新闻报道策划、数据新闻设计与制作、媒体活动策划
企业宣传能力
企业宣传实务、企业新闻资源开发与利用、企业新闻发言人实务、软文写作实训
社会调查能力
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舆情分析与研判
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
思政类课程、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
文化与交往素质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实习
职业道德素质
互联网法律法规、综合素质课程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专业类:新闻传播学类
四、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文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
核心课程: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新媒体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摄影、视频拍摄与非线性编辑、广告学概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网络新闻实务、电视新闻实务。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
(一)课程必选修学分结构表
课程平台
修读性质
应修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基础核心课程平台
必修
55
32.35%
选修
8
4.71%
专业课程平台
必修
52
30.59%
选修
8
4.71%
就业导向课程平台
必修
0
0.00%
选修
10
5.88%
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必修
29
17.06%
选修
8
4.71%
合计
必修
136
80.00%
选修
34
20.00%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 170学分(包括三学期的9个学分)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构表
学习方式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课内教学
基础核心课程平台
公共基础课
806
47
66.47%
学科基础课
256
16
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课
208
13
专业课(含选修)
432
27
就业导向课程平台
职业集群课
160
10
小计
1862
113
实践教学
独立设课实验
320
20
28.82%
实习实训
0
21
项目实训
128
8
小计
448
49
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创新实践
0
8
4.71%
合计
2310
170
100%
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
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2)集中周次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校内实践(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军训等)1周计1学分、16学时;校外实践(含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等)1周计1学分、不计学时;毕业实习计4学分、毕业论文(设计)计6学分。
2、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志愿者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其学分由教务部、学工部组织认定。
职业技能证书
学分
发证单位
认定单位
说明
公关员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职业技能证书学分上限4学分。
网络编辑员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摄影师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企业文化师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社会工作者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数字视频合成师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礼仪主持人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3新闻学专业实行“三学期制”,即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之外,增加一个“第三学期”(四年级不设置),本科生四年期间共计11个学期。“第三学期”在依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从事专业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或“过实践关”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工作。
4、除第10学期(四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周为8周外,其他学期教学周为16周。

广告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3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营销策划和广告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的能力,能在企业、广告公司及媒体单位从事市场调研、策划与创意、广告经营、文案写作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传播学、营销学、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现代广告运作的基本流程和相关知识,接受广告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广告实务运作能力。
(一)知识结构
1、掌握广告传播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广告调查、策划、创意、文案写作的基本方法;
3、掌握现代广告运作的理论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较强的广告创意、策划与制作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广告调查与分析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素质;
2、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有较强的社会工作适应能力,身心素质健康;
3、熟悉我国有关广告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广告行业的惯例与规则;
4、具备从事本专业的业务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人才培养规格具体体现
培养要求
实现途径
科学知识
工具性知识
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
学科基础知识
大众传播学、广告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
专业知识
市场营销学、设计构成基础、多媒体图文处理、中外广告史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知识
新媒体公关、消费者行为与心理
技术能力
广告策划创意能力
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策划、品牌形象策划实训、广告运作综合实务
广告设计与制作能力
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摄影、平面组版实训
广告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
广告调查与统计分析、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媒体
视频广告制作能力
视频拍摄与非线性编辑、广播电视广告实务、商业微电影拍摄与制作
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
思政类课程、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
人际交往素质
专业认知实习
职业道德素质
广告法规与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课程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专业类:新闻传播学类
四、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文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
核心课程:大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调查与统计分析、新媒体概论、广播电视广告实务、广告文案写作、广告摄影、中外广告史、广告法规与职业道德、广告创意与表现、设计构成基础、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等。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
(一)课程必选修学分结构表
课程平台
修读性质
应修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基础核心课程平台
必修
55
32.35%
选修
8
4.71%
专业课程平台
必修
52
30.59%
选修
10
5.88%
就业导向课程平台
必修
0
0.00%
选修
10
5.88%
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必修
27
15.88%
选修
8
4.71%
合计
必修
134
78.82%
选修
36
21.18%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70学分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构表
学习方式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课内教学
基础核心课程平台
公共基础课
806
47
68.82%
学科基础课
256
16
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课
144
9
专业课(含选修)
556
35
就业导向课程平台
职业集群课
160
10
小计
1922
117
实践教学
独立设课实验
288
18
26.47%
实习实训
0
21
项目实训
96
6
小计
384
45
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创新实践
0
8
4.71%
合计
2306
170
100%
 
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
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2)集中周次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校内课程实践(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等)1周计1学分、16学时;校外实践(含军训、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等)1周计1学分、不计学时;毕业实习计4学分、毕业论文(设计)计6学分、不计学时。
2、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志愿者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其学分由教务部、学工部组织认定。
职业技能证书
学分
发证单位
认定单位
说明
公关员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职业技能证书学分上限4学分。
网络编辑员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摄影师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企业文化师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社会工作者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数字视频合成师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礼仪主持人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3、广告学专业实行“三学期制”,即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之外,增加一个“第三学期”(四年级不设置),本科生四年期间共计11个学期。“第三学期”在依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从事专业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或“过实践关”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工作。
4、除第10学期(四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周为8周外,其他学期教学周为16周。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能在互联网公司、商业网站和新闻网站、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新媒体新闻采编、新媒体内容运营和新媒体产品运营工作或新媒体传播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技能、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传播学、新闻学、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新媒体内容制作和产品运营的基本训练,掌握运用新媒体传播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从事新媒体实践的能力。
(一)知识结构
1、掌握传播学、新闻学、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掌握新媒体技术的理论知识;
3、掌握新媒体运营与推广的方法。
(二)技能结构
1、具有较强的新媒体内容采编能力;
2、具有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素质结构
1、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思想素质;
2、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有较强的社会工作适应能力,身心素质健康;
3、熟悉我国有关新媒体法律法规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具备从事本专业的业务素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人才培养规格具体体现
培养要求
实现途径
科学知识
工具性知识
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视频拍摄与非线性编辑、多媒体图文处理
学科基础知识
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广告学概论、新媒体概论
专业知识
设计构成基础、基础摄影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知识
社会学概论、公共关系学
专业技能
新媒体新闻采编能力
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新闻编辑
新媒体营销能力
市场营销学、新媒体策划、新媒体广告创意、数字营销传播
新媒体产品运营能力
移动新媒体产业、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管理、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新媒体经营与管理
综合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
思政类课程、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
文化与交往素质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实习
职业道德素质
互联网法律法规、综合素质课程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专业类:新闻传播学类
四、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文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
核心课程: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策划、新媒体广告创意、新媒体经营与管理、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新媒体内容策划与管理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
 
 
 
 
(一)课程必选修学分结构表
课程平台
修读性质
应修学分
占总体学分比例
基础核心课程平台
必修
55
32.35%
选修
8
4.71%
专业课程平台
必修
52
30.59%
选修
8
4.71%
就业导向课程平台
必修
0
0.00%
选修
10
5.88%
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必修
29
17.06%
选修
8
4.71%
合计
必修
136
80.00%
选修
34
20.00%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70学分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构表
学习方式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占总学分百分比
课内教学
基础核心课程平台
公共基础课
806
47
63.53%
学科基础课
256
16
专业课程平台
专业基础课
208
13
专业课(含选修)
380
24
就业导向课程平台
职业集群课
128
8
小计
1778
108
实践教学
独立设课实验
400
25
31.76%
实习实训
0
21
项目实训
128
8
小计
528
54
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创新实践
0
8
4.71%
合计
2306
170
100%
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
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2)集中周次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校内实践(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军训等)1周计1学分、16学时;校外实践(含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等)1周计1学分、不计学时;毕业实习计4学分、毕业论文(设计)计6学分。
2、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志愿者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其学分由教务部、学工部组织认定。
职业技能证书
学分
发证单位
认定单位
说明
公关员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职业技能证书学分上限4学分。
网络编辑员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摄影师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企业文化师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社会工作者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数字视频合成师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礼仪主持人
2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
学院、教务部
3、本专业实行“三学期制”,即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之外,增加一个“第三学期”(四年级不设置),本科生四年期间共计11个学期。“第三学期”在依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下,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从事专业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实习或“过实践关”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工作。
4、除第10学期(四年级第一学期)教学周为8周外,其他学期教学周为16周。

校址:足球竞彩app排名

联系电话:027-88147076 传真:027-88147110 招生办:88147227

信息意见公开箱:3755735880@qq.com

版权所有:武汉工商学院 鄂ICP备14001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