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告网媒联合学生党支部第17次会议纪要

发布者:wfxy发布时间:2025-09-11浏览次数:10

       广告网媒联合党支部 记者:徐佳敏2025年9月11日12:10,文法学院广告网媒联合学生党支部在综合楼209召开了主题为“忆峥嵘岁月,传红色抗战精神”的三会一课,本次会议由徐佳敏同志主持。

       今天的会议主要从感受红色经典抗战精神、回顾革命先烈的故事、聆听抗战时期歌曲以及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四个方面与大家展开交流讨论。

现场图片

       红色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中华民族在14年抗战血火中凝结的精神图腾,其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灵魂的多元价值复合体。它首先体现为民族觉醒的抗争意志——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国土时,从东北抗联“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密林坚守,到淞沪会战“八百壮士”以血肉之躯筑城的悲壮,展现的是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爆发出的不屈韧性。这种精神绝非单一的牺牲,更包含着团结御侮的智慧力量: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敌后根据地“军民团结如一人”的游击战术,乃至华侨华人“毁家纾难”的跨国支援,共同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觉醒。

       抗战精神的根基在于可触摸的历史实践。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的孤军奋战,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的全民动员,历史细节中蕴藏着精神密码: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破袭铁路的战术智慧,体现的是“以弱胜强”的创新精神;滇缅公路上“南洋机工”用生命保障运输线,诠释的是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这些历史场景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精神生成的活态注脚。

       红色抗战精神依托丰富的文化载体得以传承。文学作品中,老舍《四世同堂》里祁家祖孙的抗争,巴金《火》三部曲中的青年觉醒,构成了精神的文学叙事;影视作品中,《地道战》的群众智慧、《鸡毛信》的少年担当,让精神可感可触;音乐作品中,《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松花江上》的悲愤倾诉,至今仍能引发情感共振。这些载体不是静态的历史标本,而是不断被新时代诠释的精神符号。

党员学习红色抗战精神,首要在于领悟“信仰为何物”。对比杨靖宇在零下40度的雪原中,以棉絮充饥仍坚持战斗的场景,党员更应检视自身在名利诱惑前的定力;对照“抗大”学员“边学习边战斗”的求知精神,党员更应反思在本领恐慌面前的进取意识。这种学习不是简单的历史认知,而是要把“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转化为“在党爱党、在党为党”的政治自觉。

       更深层的责任在于将精神转化为实践动能。在乡村振兴一线,党员应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带领群众破解发展难题;在科技创新前沿,党员应传承“攻坚克难”品格,在“卡脖子”技术攻关中勇当先锋;在基层治理岗位,党员应践行“军民团结”传统,以“为民服务”的初心化解群众急难愁盼。这种担当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中。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牺牲奉献”,这要求党员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对比抗战时期党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的行动自觉,党员应在利益抉择中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对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纪律意识,党员应在作风建设中坚守“严以律己”的底线。正如延安整风运动中淬炼的党性原则,新时代党员更需以自我革命精神,确保精神传承不褪色、不变味。

       本次会议对“忆峥嵘岁月,传红色抗战精神”学习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与学习,全体党员进一步明确了“忆峥嵘岁月,传红色抗战精神”的内涵、自身作为学习教育对象的责任、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学习实践内容。希望全体党员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忆峥嵘岁月,传红色抗战精神”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把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成效,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各项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同时,各党小组要积极组织后续学习活动,加强交流讨论,确保“忆峥嵘岁月,传红色抗战精神”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文字:徐佳敏

       摄影:骆婷婷

       责任编辑:彭佳怡


校址:足球竞彩app排名

联系电话:027-81472024 招生办:88147227

信息意见公开箱:3755735880@qq.com

版权所有:武汉工商学院 鄂ICP备14001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