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生学院守护“青绿”筑梦团赴秭归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一颗红心紧跟山区乡村振兴 多元公益赋能生态文化发展

发布者:hsxy发布时间:2025-07-15浏览次数:124

青春聚力基层,实践筑梦前行。2025 年6月24日,武汉工商学院环生学院守护“青绿”筑梦团奔赴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生态检测、产业调研、文化探访为抓手,通过专业技术赋能、文化资源挖掘、实践成果转化,为当地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动能,书写校地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一、初抵秭归,调研先行:锚定需求精准发力

6月 24 日,实践团队抵达秭归县九畹溪镇后,迅速投入实地调研工作。队员们深入社区村落,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详细记录生态环境现状、产业发展痛点及民生需求。通过走访穿心店村、石柱村等村落,团队系统梳理出当地在土壤改良、水质保障、特色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为后续活动精准定位方向,确保实践服务 “靶向发力”。

 

      二、生态采样检测:用专业数据守护“青绿” 根基

6月 25 日至30日,实践团队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土壤与水质系统性采样。队员们携带专业检测设备,深入田间地头、河岸溪畔,严格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采集耕作土、园林土样本12份,生活用水、农田灌溉用水样本 18 份。这些样本将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pH值、重金属含量、有机质等核心指标,为当地农业种植规划、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助力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三、茶产业深度调研:探寻绿色经济发展密码

     (一)石柱村茶园:解锁“生态 + 文化” 融合路径

7月 1 日,实践团队走进石柱村生态茶园,实地考察 “有机种植 + 文旅体验” 模式。队员们向茶农学习 “一芽一叶” 采摘标准,观摩萎凋、揉捻、烘焙等传统制茶工序,并在茶艺师指导下体验冲泡技艺。通过调研发现,当地依托海拔优势发展高山云雾茶,年亩产可达 120 公斤,茶文化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超 5000 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 “绿色引擎”。

      (二)九畹丝绵茶茶厂:解码产业升级实践

7 月3 日,实践团队赴九畹丝绵茶茶厂调研。通过与厂长座谈、参观生产线,了解到茶厂依托 “九畹丝绵茶” 地理标志,开发出 12 款深加工产品,线上销售额占比达 45%。团队结合专业知识,就 “茶叶渣资源化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升级” 等提出建议,为茶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智力支持。









      四、文化探访之旅:在历史脉络中汲取力量

     (一)夏明翰博物馆:红色基因铸魂育人

7 月 5日,实践团队参观夏明翰博物馆。在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的手稿复制品前,队员们驻足沉思,通过 300 余件史料文物,系统学习革命先烈为理想献身的事迹。“作为环境专业学生,更应传承这种坚定信念,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团队成员杨昊在感悟日记中写道。

      (二)移民博物馆:家国情怀浸润初心

7 月6日,实践团走进秭归移民博物馆。通过全息投影、场景复原等技术,沉浸式体验三峡工程建设中十万秭归移民 “舍小家为大家” 的家国情怀与奉献精神。“从移民安置到生态重建,秭归人用奋斗诠释了‘家国同构’的内涵,这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和铭记此次社会实践的意义。” 带队指导老师尹佳丽总结道。





      五、屈姑集团调研:解码“三产融合” 振兴路

7 月7 日,实践团队探访秭归屈姑集团。在柑橘深加工车间,队员们见证了从鲜果到果酱、精油、保健品的全产业链流程。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该集团已带动周边 2000 余户农户种植柑橘,年户均增收 3.2 万元,其 “农业 + 工业 + 文旅” 模式被纳入省级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队员们结合专业所长,针对屈姑集团“废水循环利用系统优化” 提出可行性改进方案。

 

      六、实验室数据分析:让实践成果落地生根

7 月8日至 14 日,实践团队返回足球竞彩app排名实验室,对采集样本进行系统检测。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水质多参数分析仪等设备,完成土壤重金属含量、水体溶解氧等8项指标测定,形成《秭归县九畹溪镇穿心店村、石柱村等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报告》,并同步提交穿心店村及石柱村村委会,为其生态治理提供数据参考。

实践总结:以青春之力绘就“青绿” 画卷

此次“三下乡” 暑期实践活动,武汉工商学院环生学院 “守护‘青绿’筑梦团” 通过15 天的实地走访调研、取样检测,形成涵盖可行性建议方案等内容的调研报告。从田间地头的采样检测到文化场馆的精神洗礼,从产业一线的问题调研到实验室的数据分析,队员们以专业实践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理念,在服务基层中锤炼本领。

未来,团队将持续跟踪秭归县偏远山区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动态,推动实践成果转化,以青年担当助力乡村振兴,让“三下乡” 的青春足迹,成为连接高校智慧与基层需求的坚实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