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实验教学大纲

发布者:syzx发布时间:2023-05-24浏览次数:747

 课程编号:B0800210         实验学时:12                  
  实验个数: 3个            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
教材及参考书:陈荣秋、马士华主编,2005,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纲执笔人:许伟          大纲审定人:陈显友
  
    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及其他管理、经济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或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运作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地介绍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跟踪先进生产运作技术与管理模式的最新发展,提高学生在生产运作管理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工商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实践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实验课是为理论课服务的,通过开设实验课,学生能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原理及相应软件的使用操作,加深理解理论课内容。注重从事理论研究、实验工作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的培养,提倡创新精神。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基本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有关理论、构成、功能、特点、任务和发展。基本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技术,包括生产与运作管理数据采集、处理和科学管理。初步具有应用生产与运作管理相关知识,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跟踪先进生产运作技术与管理模式的最新发展,提高学生在生产运作管理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工商企业生产运作管理实践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重点了解和掌握该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和足球竞彩app排名生产预测、工程管理、生产计划与调度、库存管理等模块原理及其相互关系。
  2.实验要求
  (1)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生产运作系统,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战略,工时定额,生产能力,期量标准,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提前期,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独立需求,相关需求,物料需求计划,6S管理,目视管理,准时生产,看板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
  (2)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
  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基本模型、职能、分类与特征,生产运作战略的类型,工厂平面布局的内容、目标与基本原则,设置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工艺专业化原则,对象专业化原则),新产品开发的程序、内容与策略,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原理,生产能力的类型与影响因素,生产运作计划的基本原理,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原理,及现代生产运作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
  (3)熟练掌握下列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方法
  工厂平面布局的基本方法,生产能力的计算和查定方法,节拍的计算,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的确定方法,生产提前期的确定方法,累计编号法,三种零件移动方式加工周期的计算方法,单台设备、2台设备、3台设备流水型作业排序方法及其加工周期的确定,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计算。
  (4)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软件操作。
  
    三、实验项目及内容提要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    ERP系统应用实验
  (综合型   4学时)
  1. 目的要求
    掌握工艺技术管理子系统模拟、计划管理子系统模拟、采购管理子系统与物料需求计划MRP 的运行模拟、库存管理子系统模拟。
  2.实验内容
    (1)系统模块结构、系统数据输入;
    (2)系统试运行与调试;
    (3)输出物料需求计划。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服务器、计算机、金蝶ERP软件。

    实验二    离散生产系统作业计划仿真试验
  (综合型   4学时)
  1. 目的要求
  掌握离散生产系统作业计划。
  2.实验内容
    (1)系统初始化、数据输入;
    (2)流水型生产系统作业计划调度仿真;
    (3)随机型生产系统作业计划仿真;
    (4)优化过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进行。
  在编辑时灵活运用F5、F6、F7、F8、F9、F11功能鍵。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及软件

    实验三     设施规划与布置仿真实验
  (综合型   4学时)
  1. 目的要求
  掌握设施规划与布置的目的。
  2.实验内容
  (1)系统初始化,数据输入;
  (2)多层厂房下的设施布置优化;
  (3)车间设施布置优化仿真。AUTOCAD数据转换;
  3.主要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软件

    
  五 、考核方式、方法及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1、考核方式、方法:
   生产与运作管理实验课成绩单独按五级记分,记入平时考试成绩,一般占平时成绩的10%。
   2、实验成绩评定方法:
   评定各级成绩时,可参考以下标准:
   (一)优秀(90分及以上)
   能正确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能独立、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会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能掌握所学的各项实验技能,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报告及其它各项实验作业,有一定创造精神和能力。有良好的实验工作作风和习惯。
   (二)良好(80分—89.5分)
   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认真而正确地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掌握所学实验技能的绝大部分,对难点较大的操作完成有困难。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和其它实验作业。有较好的实验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中等(70分—79.5分)
   能粗浅理解实验目的要求,能认真努力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但技巧较差。能分析和处理实验中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掌握实验技能的大部分。有30%掌握得不好。能一般完成各项实验作业和报告。处理问题缺乏条理。工作作风较好。能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学习努力。
   (四)及格(60分—69.5分)
   只能机械地了解实验内容,能一般性地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能完成60%所学的实验技能,有些虽作但不准确。遇到问题常常缺乏解决的办法,在别人启发下能作些简单处理,但效果不理想。能一般完成实验报告,能认真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有小的习惯性毛病(如工作无计划,处理问题缺乏条理)。
   (五)不及格(60分以下)
  盲目地操作,只掌握50%以下所学实验技能。有些实验虽能做,但一般效果不好,操作不正确。工作忙乱无条理。一般能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但常有小的错误。实验报告较多的时候有结果,遇到问题时说不明原因,在教师指导下也较难完成各项实验作业。或有些小聪明但不努力,不求上进。

  六、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生产运作管理》,主编:陈荣秋 马士华,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