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药物分析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For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对象类别:生物工程本科/必修
课程学分数:1.5学分
课程学时数:30学时
前导课程:药物分析、药剂学、生物技术制药
一、 教学目的
药物分析课程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是整个药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因此,在药物分析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既重视药品质量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
二、 教学要求
通过药物分析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药典中收载的主要常见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能对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掌握常用检测技术,熟悉并了解国内外药品质量标准的情况,了解某些现代检测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动向与发展。通过学习,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在制订药品质量标准工作上以及分析方法的评价比较与选取上具备初步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 复方磺胺甲{恶}唑片的质量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复方制剂双波长计算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的原理。
2、掌握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实验的操作条件及原理。
【实验内容】
1、性状
2、鉴别
(1) 磺胺甲{恶}唑的芳香第一胺的鉴别反应(2005版二部附录Ⅲ)。
(2)甲氧苄啶的鉴别反应
(3) 硅胶GF254 薄层法鉴别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含有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
3、含量测定 利用双波长法分别测定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含量
【重点】
1、双波长的确定
2、双波长法分别测定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含量
【难点】双波长法分别测定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含量的原理
【注意事项】
1、波长的选择
2、稀释配液时,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分别用各自对应的溶剂配制成相应的浓度。
3、容量瓶用相应的溶剂润洗,移液管必须干燥。
4、在分别测定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的含量时,参比溶液不要混淆。
实验二 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片的质量分析
【实验目的】
1、 掌握非水滴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的方法。
2、 了解维生素B1的有关性质。
【实验内容】
一、鉴别试验
1、硫色素反应:维生素B1在碱性溶液中,可被铁氰化钾氧化生成硫色素。硫色素溶于正丁醇(或异丁醇等)中,显蓝色荧光。
2、氯化物反应: 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二、含量测定
(一)非水滴定法 维生素B1分子中含有两个碱性的已成盐的伯胺和季胺基团,在非水溶液中(在醋酸汞存在下),均可与高氯酸作用。根据消耗的高氯酸的量即可计算维生素B1的含量。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维生素B1分子中具有共轭双键结构,在紫外区有吸收,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处(246nm)的吸收度即可计算含量。
【重点】非水滴定法的原理,非水滴定的条件
【难点】非水滴定法的原理
【注意事项】
1、原料药含量测定中,取样量应控制在0.155g内。
2、滴定中全过程要为非水状态,应用冰乙酸冲洗瓶壁。
3、高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应注意安全。
4、滴定重点时有混浊共存,应仔细观察终点颜色。
5、微热溶解时,三份和空白应平行做。
6、润洗滴定管的试液回收到指定溶液内,滴定完成后,滴定管中的剩余滴定液按规定回收到指定容器中。
实验三 双黄连口服液的质量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中成药特征成分的薄层对照品法及药材法的鉴别。
2、掌握中成药的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
【实验内容】
1、性状
2、鉴别 用连翘对照药材做对照,用硅胶G薄层色谱法鉴别
3、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C21H18O11)的含量
【重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的方法
【难点】色谱条件,塔板数的计算
【注意事项】
1、进样前色谱仪一定要用流动相平衡,方可进样。
2、进样时进样器一定要清洗干净。
3、进样完毕后,一定先用20%甲醇水溶液冲洗色谱柱,再用100%甲醇平衡色谱柱方可关机。
4、制样时,一定要用微孔滤膜过滤。
实验四 槐花的质量检验
【实验目的】
1、了解中药分析检验常用的方法与特点
2、了解中药材的显微鉴别法及中药材浸出物的测定法
3、掌握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及比色法含量测定的方法
【实验内容】
1、 性状
2、鉴别
(1)显微鉴别
(2)盐酸镁粉鉴别反应
(3)用芦丁对照品,用硅胶G薄层色谱法槐花
3、含量测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槐花中芦丁的含量。
【重点】标准曲线的制备
【难点】芦丁的提取
【注意事项】
1、制备标准曲线时,每加一种试剂后应摇匀,并注意放置时间。
2、标准曲线和样品应分开做,不允许同时做,否则时间不够。
3、测定时,由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试液,注意安全。
4、公式中注意单位换算。
实验五 葡萄糖及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药品鉴别、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药品常用的鉴别方法和原理
3、掌握药品中一般杂质检查的方法原理和限量计算的方法。
4、掌握含量测定的方法和原理。
【实验内容】
葡萄糖的质量分析
1、性状
2、鉴别 取本品约0.2g,加水5ml 溶解后,缓缓滴入温热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中,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
3、检查
酸度 显粉红色。
氯化物 比色法测定,与标准氯化钠溶液6.0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 。
硫酸盐 比色法测定,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1%) 。
亚硫酸盐与可溶性淀粉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碘试液1 滴,应即显黄色。
蛋白质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磺基水杨酸溶液(1 →5 )3ml ,不得发生沉淀。
铁盐 用比色法测定,与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1%) 。
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分析
1、性状
2、鉴别 取本品,缓缓滴入温热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中,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
3、检查
pH值 应为3.2 ~5.5 (附录Ⅵ H)。
5-羟甲基糠醛 用分光光度法在284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大于0.32。
4、含量测定
旋光度法 用旋光仪测定样品的旋光度,计算出比旋光度,与2.0852相乘,即得供试量中含有C6H12O6.H2O的重量(g) 。
剩余碘量法 用返滴定法,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滴定,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计算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C6H12O6.H2O)的含量。
【重点】剩余碘量法测定含量
【难点】1、旋光仪的使用,2、滴定过程中时间控制
【注意事项】
1、检查项一定要清楚其原理,并每部操作要摇匀。
2、注意旋光仪的使用,调零,气泡的处理和读数。
3、剩余碘量法中注意反应时间和温度的控制。
4、指示剂的加入顺序
实验六 气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片的含量
【实验目的】
1.了解气相色谱仪的结构及正确使用。
2.熟悉用色谱法中利用内标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方法及其特点。
3.掌握GC法测定维生素E含量的方法、操作条件及要点。
【实验内容】
1、性状
2、溶解性
3、折光率
4、吸收系数 用分光光度法在284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
5、含量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重点】色谱条件的控制,样品的制备,进样分析
【难点】1、校正因子的计算,2、进样方式
【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先开载气,这样可以保护检测器和色谱柱,某些固定液,如:硅酮类、聚乙二醇等,在高温时遇氧会发生变化,在惰性的载气流下则稳定。
(2)注意防止柱温高于检测器温度,否则柱中蒸发出来的高沸点物质,包括固定液的流失和前次分析残留的物质,会冷凝在检测器上,而使检测器污染。 更应注意防止柱温超过柱的最高使用温度,否则柱固定液将大量流失或分解等。
(3)维生素E较易氧化,操作时注意避光。
(4)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使用等量同一浓度的内标物质溶液时, ,,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量取。
实验七 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质量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质量检验的项目与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肠溶片分析的操作条件及要点。
阿司匹林
【实验内容】
1.性状
2.鉴别
(1)三氯化铁反应
(2)加碳酸钠的沉淀反应
3.检查 溶液的澄清度 加入温热碳酸钠试液,溶液应澄清。
4.含量测定 用氢氧化钠滴定测定阿司匹林(C9H8O4)的含量。
阿司匹林肠溶片
【实验内容】
1、性状
2、鉴别 三氯化铁反应
3、含量测定 滴定法测定
4、规格 0.025g。
【重点】
1、 含量测定中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样品的制备
2、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测定时,滴定条件的控制
【难点】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测定时,滴定条件的控制
【注意事项】
1、样品制备时要转移完全。
2、一定要先调溶液的酸碱性。
3、应精密加入氢氧化钠滴定液40ml。
4、应用冰水浴使之迅速冷却。
实验八 维生素C片的质量分析
(实验考核内容)
【实验目的】
1、掌握维生素C的性质。
2、掌握其含量测定的方法。
【实验内容】
本品含维生素C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1、鉴别 氧化还原反应
2、检查 溶液澄清度检查
3、含量测定 滴定法测定
4、规格:0.1g。
【注意事项】
1、量瓶应用混合液润洗。
2、取续滤液做含量测定。
3、注意终点观察。
4、过滤速度较慢,请注意过滤时滤纸的折叠方式,同时过滤时尽可能的取上清液过滤。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材与参考书
教 材:《药物分析实验与指导》,杭太俊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003.8.
参考书:[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国家药物委员会编,2005.
[2]《药物分析》,刘文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7.8
六、考核方式
第一种情况:
本课程的实验考核采取平时实验操作与平时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相结合方式,按百分制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占70%,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0%,预习报告10%。
第二种情况:
本课程的实验考核采取平时实验和学期末的实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实验:采取平时实验操作与平时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相结合方式,按百分制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占70%,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0%,预习报告10%)。
学期末的实验考核:根据学生在考核实验中的操作情况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定,以百分制计。
实验最终评分按百分制综合评定成绩,平时实验总评成绩占70%,学期末的实验考核成绩占30%。
(撰写人:翁德会,审核人:吴士筠 ,批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