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Experiment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1.5
课程学时数:30
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专业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微生物学
一、 教学目的
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专业基础实验必修课,本教学大纲是根据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本实验内容自成体系,与其它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及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密切配合和衔接,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主,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规范实验报告的写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毕业论文撰写、从事微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生产研究奠定基础。
二、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前对实验指导的预习,熟悉实验方案和操作规程;通过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基本知识点和课后习题。
2.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包括培养基制作技术、消毒灭菌技术、接种技术、菌种分离技术、制片染色技术、油镜的正确使用、菌悬液的制备、玻璃仪器的包装等。3.与微生物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3.要求学生及时规范地写出实验报告:有绘图要求的实验,必须在课堂内完成显微镜下绘图,力求真实、准确;无绘图要求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要认真观察、记录、整理,实验报告可在下次实验前完成;实验报告写作要规范,要有简要的分析讨论。
三、课程内容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目的和要求】
1. 学习普通光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
2.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 了解光镜各部分结构。
2.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并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
3. 掌握利用光镜观察微生物的技能,了解细菌(球菌、杆菌、弧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主要特征。
【重难点】
1. 油镜的使用
2. 聚光器的调节
【注意事项】
1. 安全取放显微镜。
2. 油镜使用后要彻底清洁。
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目的和要求】
1. 学习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步骤。
3. 熟悉高压灭菌锅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
1. 按照培养基的配方浓度要求计算各成分所需要的量。
2. 准确配制培养基并灭菌。
【重难点】
1. 规范准确量取各成分。
2. 高压灭菌锅的安全使用。
【注意事项】
1. 计算要准确无误。
2. 称量要精确。
3. 安全使用高压灭菌锅。
实验三、微生物的染色
【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技术
2. 学习掌握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
3. 学习芽胞的染色方法。
4. 学习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
1. 简单染色技术并观察。
2. 芽胞染色并观察绘图。
3. 革兰氏染色并观察鉴定。
【重难点】
1. 芽胞染色并观察。
2. 革兰氏染色,结果鉴定。
【注意事项】
1. 革兰氏染色的染色和脱色时间要恰当,否则结果不明显。
2. 观察芽胞时要调节光线,否则不易观察到。
实验四、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目的和要求】
1. 练习丝状微生物的制片和简单染色技术。
2. 了解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
1. 观察放线菌、霉菌的自然丝状生长状态。
2. 简单染色并观察细胞特征。
3. 熟悉显微镜下观察丝状微生物的一般方法。
【重难点】
1.放线菌、霉菌的自然丝状生长状态的观察。
2.比较两者形态的异同点。
【注意事项】
1. 注意防止菌丝污染显微镜物镜镜头。
2. 采取恰当的处理方法永久保持微生物的自然形态。
实验五、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目的和要求】
1.学习浸片法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
2.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特征,观察出芽繁殖的状态。
3.了解鉴别细胞死活的方法。
【实验内容】
1. 浸片法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
2.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特征,并注意芽殖的状态。
3. 通过染色结果鉴别细胞的死活。
【重难点】
1. 酵母菌的芽殖特征。
2. 鉴别细胞的死活。
【注意事项】
1. 美蓝染液水浸片法制作酵母菌制片注意染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
2. 菌体与染液混合时不要剧烈涂抹,以免破坏细胞。
3. 盖片时缓慢倾斜覆盖,以免产生气泡。
实验六、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并掌握使用显微测微尺测定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2. 掌握对不同形态细菌细胞大小测定的要求,增强对微生物大小的感性认识。
【实验内容】
1. 安装并校正测微尺。
2. 测定并记录不同形态微生物细胞的大小。
3. 处理数据,计算细胞平均实际大小。
【重难点】
1.换算目镜测微尺每格长度的代表值。
2.安全使用测微尺,保护高倍物镜镜头。
【注意事项】
1.校正目镜测微尺时光线宜弱些,以便找到镜台测微尺的刻度。
2.换高倍镜和油镜时要十分小心,防止压坏镜台测微尺和损坏镜头。
3.测量对象要有代表性,数据及单位换算要准确。
实验七、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目的和要求】
1.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和功能。
2.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细胞或孢子数量的方法。
【实验内容】
1. 制备菌悬液
2.检查血球计数板
3. 加样并计数,计算样品的含菌量
【重难点】
1.计数板中计数室的寻找。
2.调节成合适的浓度以便计数和减小误差。
【注意事项】
1.清洗计数板时要小心,不能使用刷子等硬物,以免破坏精细度;干燥计数板不能火上烘烤。
2.取样时要摇匀菌液,且加样时不可有气泡产生。
实验八、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目的和要求】
1.学习微生物的分离方法与纯化原理、技术。
2.了解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型。
3.学习无菌操作培养微生物的技术方法。
【实验内容】
1.制备土壤混悬液,无菌操作进行划线及涂布培养。
2.对培养物进行纯化培养
【重难点】
1. 涂布、划线培养混悬液
【注意事项】
1. 涂布、划线培养混悬液要无菌操作,以免污染空气中杂菌。
实验九、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1.通过细菌数量的测量了解大肠杆菌的生长特征与规律,绘制生长曲线。
2.掌握光比浊法测量细菌数量的方法。
【实验内容】
1. 测量细菌数量,了解大肠杆菌的生长特征与规律,绘制生长曲线。
2. 光比浊法测量细菌数量。
【重难点】
1.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
2.绘制生长曲线。
【注意事项】
1.测定OD值之前,培养物要充分振荡。
2.绘制曲线要准确。
实验十、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目的和要求】
1.了解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学习测定石碳酸系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滤纸片法观察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测定来苏尔的石碳酸系数。
【重难点】
1.滤纸片的贴放。
2.测石碳酸系数时试剂的稀释,接种。
【注意事项】
1.滤纸片形状大小要一致,贴放时避免在培养基上拖动,否则消毒剂会不均匀扩散
2.涂布平板要均匀。
3.消毒剂稀释倍数要准确,标记要清楚,接种前要摇匀。
四、课程内容重点及学时分配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 材:沈萍、陈向东主编,2007微生物学实验(第四版),高等教育版社
参考书: 1. 蔡信之、黄君红主编,2002,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版社
2. 杨文博,2004,微生物学实验 (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实验考核采取平时实验操作与平时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相结合方式,按百分制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占70%,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0%,预习报告10%。
(撰写人:李红丽,审核人:吴士筠 ,批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