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学实验》教学大纲

发布者:syzx发布时间:2023-05-24浏览次数:939



课程代码:   0631426
课程中文名称:食用菌学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Edible Fungi Experiment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0
授课对象:生物工程专业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食用菌学
一、 教学目的
食用菌生物学是我校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课,为配合教改的深入和规范化课程建设,根据总体培养方案特制定《食用菌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本大纲为指导性材料,由于学科发展及产业发展均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故在执行中要灵活调整,不断充实和完善。生物系本科技术专业课。
二、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有关食用菌生物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为生物系后续课程打好基础。教学内容安排上,即要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又要避免后续课程的不必要的重复。同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又要适当的提高。加强食用菌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与感性认识的提高与巩固,尽可能的掌握学科的系统性知识和最新的发展水平,又要加强基本功训练。
三、 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食用菌母种的制作技术
【目的和要求】
掌握培养基制作、消毒与灭菌,母钟移接等操作技术和方法。
【实验内容】 
培养基的制作、灭菌,接种和培养,母钟的质量检查。
【重难点】
本实验中,重点是PSA培养基的制作及其灭菌。因为它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两项基本技能;它是一级种制作的前提,也是二、三级种配制及灭菌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实用的技术。难点是培养基的分装(试管)及棉塞的制作。这两项历来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同时它也直接关系到制种的成败。
【注意事项】
1.正式升压前一定要排放冷空气。
2.按照要求保证灭菌所需压力、温度和时间。
3.灭菌结束,一定等压力自然降到“0”才能开启锅盖。
4.要注意安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实验二。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
1. 认真并掌握常见栽培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2. 观察担子菌类食用菌双核菌丝的形态及其锁状联合结构;
【实验内容】
观察平菇、香菇、金针菇、猴头菇等食用子菌实体的形态结构,观察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
【重难点】
1.食用菌的基本组成。
2.食用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3. 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观察。
【注意事项】
1. 双核菌丝及锁状联合观察制片时加盖玻片要小心,不可产生气泡。

实验三、原种的制作技术
【目的和要求】
学习以棉籽壳为原料制作原种,掌握食用菌原种的制作方法和接种技术。
【实验内容】
培养基的制作、装瓶、打孔、封口、灭菌,接种,培养,质量检查;
【重难点】
掌握以棉籽壳为原料的培养基制作方法和技术。
【注意事项】
1. 注意灭菌锅的安全使用
2. 培养基制作过程中注意含水量的测定。

实验四、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技术和孢子分离技术
【目的和要求】
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内容】
培养基倒平板,香菇多孢子、单孢子分离,平菇、香菇组织分离;培养及观察;
【重难点】
1. 香菇单孢子分离培养
2. 香菇多孢子分离培养

实验五、液体菌种制作
【目的和要求】
1. 学习液体菌种制作的原理与方法;
2. 了解液体菌种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优点;
【实验内容】
液体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培养及检测;
【重难点】
摇瓶培养技术和使用技术
 
实验六、食用菌栽培种制作及出菇实验
【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栽培种的制作方法和液体接种技术;
【实验内容】
 配料、装瓶、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
【重难点】  
孢子萌发生长,菌丝增值过程

实验七、香菇多糖的提取分离
【目的和要求】
学习香菇粗多糖提取分离的原理与方法,初步了解溶剂体积、时间、温度、乙醇浓度对香菇粗多糖提取分离的影响;
【实验内容】
香菇粉碎、多糖提取、称重并计算多糖的提取率;

实验八、香菇多糖的检测
【目的和要求】
学习香菇粗多糖的含量测定原理与方法,了解香菇中多糖的含量;
【实验内容】
粗多糖去蛋白、标准曲线的制作、多糖上清液样品含量的测定;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五、 教材与参考书
教  材:《食用菌学》,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王贺祥主编,2004.8.
参考书:[1] 《食用菌学》,第一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张松主编,2000.1.
[2] 《食用菌高效栽培教材》,金盾出版社,李明主编,2005.7.
六、 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实验考核采取平时实验操作与平时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相结合方式,按百分制综合评定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占70%,实验报告完成情况20%,预习报告10%。

                             (撰写人:吴士筠,审核人:吴士筠 ,批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