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教学大纲

发布者:syzx发布时间:2023-05-24浏览次数:851

课程代码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环境工程微生物》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icrobiology

课程类型:专业课实验

课程对象类别:环境工程本专科/必修

课程学分数:2学分

课程学时数:32学时

前导课程:环境学、环境生态学。

一、实验课程教学目的

训练学生掌握环境微生物学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和巩固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不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掌握细菌的染色方法、微生物的无菌操作和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学会微生物的大小测定、数量的测定和微生物的纯种分离培养、水中细菌总数的检测、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二、实验课程教学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深化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手到心到,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实验数据和处理、结果等问题作出讨论与分析,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操作(细菌、放线菌形态观察)

【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正确使用显微镜;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进行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学会生物图的绘制。

【实验内容】

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熟练使用显微镜。

2. 观察细菌,蓝细菌个体形态。

【重难点】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使用显微镜的使用。

【注意事项】

1. 搬动显微镜时,要一手握镜臂,一手扶镜座,两上臂紧靠胸壁。切勿一手斜提,前后摆动,以防镜头或其他零件跌落。
2
.使用时要严格按步骤操作,熟悉显微镜各部件性能,掌握粗、细调节钮的转动方向与镜筒升降关系。转动粗调节钮向下时,眼睛必须注视物镜头。

实验二. 显微镜测微尺操作及原生动物、藻类个体形态观察

【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测微尺的原理和构造。

2. 掌握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方法。

【实验内容】

1学习测微尺构造和使用方法,

2测算原生动物和藻类菌体大小。

【重难点】

1. 微生物细胞大小的测定

【注意事项】

1.观察标本时,显微镜离实验台边缘应保持一定距离(5cm),以免显微镜翻倒落地。镜柱与镜臂间的倾斜角度不得超过45度,用完立即还原。

实验三.  微生物细胞计数及染色操作

【目的和要求】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其使用和计算方法。学习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步骤;进一步认识细菌的形态,巩固显微镜(特别是油镜的使用)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内容】

1.   学习细胞血球计数(酵母菌液),

2.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3.   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方法。

【重难点】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和计算方法,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步骤。

【注意事项】

1、测定时,酵母菌液要摇匀,防止酵母凝聚沉淀。

2、活酵母有芽殖现象,若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的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数,若芽体小于母细胞一半时为1个酵母细胞。

3、位于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此格的上方线及左方线上的菌体。

实验四 .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玻璃器皿的洗涤和包装;

2.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及消毒灭菌的原理

3.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及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步骤

【实验内容】

1. 配制培养基。

2. 消毒灭菌。

3. 斜面接种。

【重难点】

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及分装

【注意事项】

1.冷空气彻底排除;

2.注意高压灭菌锅压力应稳定在1.05kg/cm2

3.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4.
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

实验五.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目的和要求】

1.学会平板画线纯化的方法及观察菌落形态。

2.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3.掌握菌落形态的观察。

【实验内容】

1.稀释平板分离法。

2.平板划线分离法。

3.菌落形态观察。

【重难点】

平板画线纯化的方法,无菌操作技术。

【注意事项】

1.   划线接种时,角度、力量要掌握好,不可划破平板表面;

2.   划线时要密而不重复,充分利用平板表面;严格无菌操作。

3.   要在无菌环境下操作。

实验六. 粪大肠杆菌的测定(滤膜法)

【目的和要求】

1. 学习掌握测试污水中的大肠杆菌数

2. 了解测定过程中每一步的基本原理。

【实验内容】

1. 滤膜和滤器的灭菌。

2. 水样过滤。

3. 滤膜的培养。

【重难点】

水样过滤,滤膜上微生物的培养

【注意事项】

1. 要保证水样在采集、运输、保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2. 实验过程中所 用的玻璃仪器均要灭菌。

3.  检验开始前要充分摇匀混合水样,这样可以确保细菌在水样中均匀分布,以保证湖水大肠杆菌数量的准确性。

实验七 .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

【目的和要求】

1. 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

2. 学习并掌握鉴定和计数空气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实验内容】

采用过滤法测定空气中的细菌。

【重难点】

空气微生物的基本计数方法鉴定空气中细菌菌落

【注意事项】

1.所用实验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实验八.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测定(叶绿素a法)

【目的和要求】

掌握叶绿素a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实验内容】

测定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重难点】

叶绿素a的提取及其浓度计算。

【注意事项】

1.整个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应全部用洗涤剂清洗干净,避免酸性条将引起叶绿素a分解。

四、实验学时分配

序号

内容

重点

学时

1

显微镜的使用与细胞形态的观察

4

2

显微镜测微尺操作及原生动物、藻类个体形态观察

4

3

微生物细胞计数及染色操作

4

4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4

5

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4

6

粪大肠杆菌的测定(滤膜法)

 

4

7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

 

4

8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测定(叶绿素a法)

 

4

五.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周群英、高廷耀等著。

参考书:[1]《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天津科技出版社,杜连祥编著,1992年。

[2]《微生物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杨文博主编,2004年。

[3]《微生物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周德庆编著,1994年。

. 实验考核

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平均成绩占总成绩70%,课堂提问占5%,课堂出勤成绩占总成绩5%

 

 

           (撰写人:刘红丽,审核人:刘鲁建    ,批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