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记者 陈雯茜)8月29日上午,资深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大学国学院特聘研究员祝安顺做客武汉工商学院,与第十届“智慧·人生”国学夏令营学员们分享《从诵读经典到正读经典——中华经典教育三十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选择与实施策略——以正读西游记与文化心理健康教育为例》。
图为祝安顺作讲座 摄影:林正涌
武汉工商学院国学教育研究院教师张凤篪与百余名学员们聆听讲座,共同探寻中华经典教育的发展脉络与实践路径。
“文化的内核在于精神共鸣,理解文化要从心出发,多用心体悟。文化与身心健康的关联,更需在教育中深度体现。”讲座伊始,祝安顺结合自身在中华经典教育出版与研究领域的多年经验,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三大核心目标——训练思维方式、确立价值取向、养成健全人格,并详细阐述了实现这三大核心目标的关键路径,即推动经典“课程化、生活化、体验化”。
图为祝安顺作讲座 摄影:林正涌
祝安顺指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六次读经论争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并从“读经立国论”“读经存文论”“读经修身论”“读经亡国论”“读经救国论”“读经训心论”六个角度,对读经的核心功能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他还从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出发,通过展示20世纪80年代末新加坡与中国台湾地区的经典教材案例,分析了大陆地区经典教育的内容设计与教材开发情况。
此外,祝安顺还指出了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四大突出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二是普遍存在“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倾向;三是课程与教材体系亟待完善;四是教师整体素养需进一步提升。随后,他也从“内容遴选”“实施主体”“教师素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中华经典学习的方法,祝安顺特别提醒:“我们不能只诵读不理解,必须要培养理解能力。”他希望,未来教育要以小微足球竞彩app排名、个性化模式为主,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
图为祝安顺与学生互动交流 摄影:林正涌 田凤高
在互动环节中,祝安顺围绕“国学经典的时代价值”““国学课与语文课的关系”等相关问题,与学员们进行交流讨论,并鼓励大家多读《周易》《四书》《毛泽东选集》以及四大名著等经典书籍,实现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先进文化的融会贯通,为民族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讲座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不仅厘清了近三十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脉络,更掌握了“正读经典”的科学方法,今后会尝试将经典智慧融入学习与生活,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