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平副校长做客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专家学者讲堂”,畅谈如何构建实践导向的生涯教育体系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5-07-23浏览次数:15

新闻中心讯(记者 孙欢欢)“生涯教育是一种关注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与终身成长的教育。人的生涯发展过程就是认知不断迭代、实践成长的过程。”7月22日19:00,教育部普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工商学院副校长赵北平应邀做客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专家学者课堂”,作了题为《构建实践导向的高校大学生生涯教育体系》的报告,吸引了全国高校数千人次在线同步学习观看。

图为赵北平副校长作报告

赵北平结合自己40多年探索中国高校学生生涯教育实践的丰富经验,突破西方传统生涯理论,深入分析了本土化生涯教育的基本认识和工作理念、实践导向生涯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与维度等方面的内容,为高校构建校本化生涯教育体系提供了方法论和实践案例。

图为赵北平副校长直播链接

“开展生涯教育要关注三个范式的转换,即从职业指导转向生涯赋能,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增值,从就业服务转向生涯规划。”对于高校如何做好本土化生涯教育,赵北平提出要坚持七个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理念,从标准化供给转向个性化成长,关注学生终身发展而非短期就业率;二是全周期生涯发展理念,打破毕业季突击指导,构建生涯教育全程化递进体系;三是实践导向的能力建构理念,在职场实境嵌入生涯教育,注重学生可迁移生涯能力的培养;四是多元协同的生态系统理念,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合力;五是技术赋能的智慧服务理念,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教育效能;六是促进社会流动的公平理念,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生涯资本积累;七是生涯教育与“五育”融合理念,生涯发展嵌入专业培养方案。

图为赵北平副校长作报告

他以武汉工商学院探索构建“四性互融”生涯教育工作理念为案例,分享了高校如何构建实践导向的大学生生涯教育体系。他介绍,“四性”分别是差异性、能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尊重学生个体特质差异性是生涯教育的基础,激发个体能动性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内生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是生涯教育的目的,实践性是生涯教育的主要路径和方法。

在“四性互融”生涯教育工作理念的指导下,武汉工商学院以培养“三力人才”为目标,以生涯教育与“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系列活动、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为载体,以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校内外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建设和数智化平台建设为保障,形成了“154”生涯教育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绩。

足球竞彩app排名获批湖北省生涯教育本土化探索试点高校(湖北省唯一一所);足球竞彩app排名申报的案例《3+2+N 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入选2024年全省生涯教育工作案例;“静思生涯咨询工作室”获首批湖北省特色生涯咨询工作室;学生参加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奖数位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一;足球竞彩app排名生涯教育科研项目获湖北省2024年教育评价改革试点项目和湖北省202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凝聚了赵北平副校长四十余年探索高校生涯和创业教育经验与成果的图书《生涯教育与创业教育之我见》出版后,目前正在编写校本化教材《大学生生涯发展与规划》。

据了解,该“专家学者课堂”是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推出的系列线上公益讲座,旨在邀请名师大家,聚焦高校工作重点、教育政策热点和教师发展需求点,全方位、多角度、高质量、多元化服务教师学习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