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80后”,那些在讲台上怒放的青春

发布者:admin1发布时间:2013-09-09浏览次数:250

 80后,那些在讲台上怒放的青春


     “80后”是一个代际划分,他们不是特殊的一代,但他们确实是特别的一代。这样“特别的一代”已经走上了我们的讲台,成为了一群有着自己独特风景的教师。相对于“70后”及以前的教师,他们敢于表现自我,个性独立,显出几分可爱,也有几分不羁。他们天生不安分、会做梦,拥有更多的“草根情怀”、“平民视角”,会使用自己的方式建立课堂的学习秩序和师生关系。
      在中国第2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群“80后”教师的独特魅力。他们只是普通的大学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持久地感动、感染了身边的许多人。虽然他们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于事业投入的热情与“爱”的精神,是这种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从学生那里收获着成长的快乐,并无一例外地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鸟叔”带领学生向前冲

    ■通讯员 狄奥
    人物关键词:激情
      “开始觉得每一天都充满了新鲜,彩色的烟火随时都在天空眨眼,呀呀呀呀……”在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课堂上,在欢快歌曲《向前冲》的音乐伴奏下,一位男老师有模有样地跳起了手语舞。他有着一副憨厚可爱的身材、一双笑眯眯的小眼睛,让人错认为这是“鸟叔”降临校园课堂了。
     “鸟叔”叫刘玉青,他有着较为丰富的企业实战与管理咨询经验,擅长用心理学规律来解释管理学,总结了很多管理感悟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情、自信、幽默”是学生对他的评价。
     师生同在一个频道上
     “手语舞就是‘破冰’的一种方式,课堂和企业一样,都需要先把懒散消除。”刘玉青笑谈。
     “课堂上,老师需要把激情传递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情绪与老师在同一个频道上。”在刘玉青看来,只有用艺术的本质去感染学生,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思想到行动的距离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所以说大家都是醒得早、起得晚”,课堂上,刘玉青的精彩语录不断——“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大学可以磨掉一个人的棱角,但这个棱角不应该是激情,而是那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棱角”……这些语句被学生收录成“刘氏33条经典语录”。
     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每天早上7点,在刘玉青的办公室外,刘玉青都会和几十个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英语文章,这被学生称之为“激情晨读”。每天晚上7点,刘玉青都会和十几个学生在办公室一起阅读管理学经典名著,并进行一个小时的读书心得分享,这又被学生誉为“头脑风暴”。
      这位充满激情、敢想敢做的老师很合学生的“胃口”。学生们也觉得他值得信赖,只要有生活、学习方面的苦恼,就会找他解惑、帮忙。他在学生面前也很真诚,毫无保留地与学生交流、交心。学生冉双和同学们把刘玉青称为“贵人”:“很庆幸在大学里遇到了这样的精神导师,  他让我们跟懒散和荒废告别,对生命、对生活充满激情。”
     “我就是想多和学生接触,变着法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刘玉青看来,老师对学生在课堂外的指引,比课堂内的更重要。
     帮助学生找寻梦想
      5月中旬的一天,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100余名学生领取销售物品后,分成10组赴商业区里的写字楼进行推销。这是该校第三届管理双能实验班第三轮选拔的特殊考核。两天里,这百余名“90后”没少吃苦。但他们收集到620余家企业采购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完成现金交易约3000元,并与10多家企业达成了长期供货合作意向。
     刘玉青是第三届实验班的班主任。从实验班选拔开始,学生面对的是层层考验。经过体能训练、演讲面试、营销实战、挫折教育及吃苦教育的层层筛选,从最初报名的300名学生中,选拔出了50名学员,按照企业经营实战模式进行培养。
     “压力很大,但是我和我的伙伴们,通过实战,真正了解了商界的残酷、创业的艰难。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创造社会财富和梦想的企业家。”该校第三届管理“双能”实验班班长张孝宇在日记中写道。
     “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帮助他们找寻梦想并逐步实现,是当老师最大的成就。”刘玉青面对学生的快速成长,心满意足。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