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八旬院士倡导拥抱“互联网+”时代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6-04浏览次数:1072

 光明网武汉6月1日电(记者 夏静 通讯员 狄奥、蓝静、罗袁璐、吴田芳)“‘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阻挡,各行各业都在通过‘互联网+’实现创新型发展,政府应该从政策层面支持新事物的发展。” 6月1日,现年8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教授在武汉工商学院主讲《深化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讲座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谈到“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时,李京文院士举了打车软件的例子,“我自己就经常使用神州打车软件的专车服务,该项服务既便捷、快速,而且司机的服务也很周到,打车的时候还经常扶着我上车、下车,比一些的士司机的服务态度要好。”对于一些打车软件饱受争议的“纳税”问题和经营管理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李院士旗帜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只要是老百姓支持和欢迎的新事物,政府就不应该取缔,政府可以想办法采取‘线上纳税’等方式解决打车软件面临的一些问题,让打车软件规范化。”

        对于高校如何设置学科、专业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问题,李京文院士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学术研究经历谈到,他研究的数量经济学就是数学和经济学的交叉,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科学与经济科学的交叉,而如果只是单纯研究经济学是很难有新成果的。他指出,高校要根据原有的专业基础,设置交叉学科、边缘学科,要依托“互联网+”的一些新技术,研究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设计新的交叉学科,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李京文院士还建议武汉工商学院这类民办高校要更注重与市场、社会的结合,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我们家对新鲜事物最敏感的是还在读中学的外孙女,她是我们学习如何用互联网加强工作和学习的老师。”李京文表示,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人思想活跃、干劲很足,是“互联网+”的主力军。李京文认为,年轻人既是“互联网+”服务的对象,也是“互联网+”的参与者,要吸引年轻人参与到“互联网+”和创新创业活动中来,既要为他们服务,又要使他们发挥优势为“互联网+”创造新的发展和经验。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问题,李京文院士提出,一方面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创业,以更宽容的态度帮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进行锻炼;另一方面也要营造包容失败的氛围,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责任编辑 张晨]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