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新闻】将学习收益贯穿志愿服务每一环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5-11浏览次数:541

 ■孙芳 王为正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已从最初的自发涌现走向组织化和规模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也日趋成熟,在帮扶、支教、环保和社会公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志愿服务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身的成长,但其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足,影响了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充分发挥。为突破这一发展困境,应该考虑将大学生的“服务”与“学习”进行统合,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长效志愿服务机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经验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人们意识到,要使高等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的体验,应鼓励其参与社会服务。在此背景下,“威斯康辛理念”应运而生。罗伯特·西格蒙和威廉·拉姆斯率先提出了“服务学习”的概念,对于“服务”和“学习”的统合进行了初步探索。科尔伯随后提出,“学生应以真实世界的问题为中心,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深入社区,开展探究式学习。学生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构建行为的意义”,对这一统合作出更为详尽的阐释。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论进一步为二者的统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它主张,大学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他们若想更深刻理解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联系,最好能够置身于现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他人足球竞彩app排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志愿服务无疑为大学生的这种意义建构提供了行动的场域,并使之获得了反复实践“协作”与“会话”的机会。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以分为直接行动、间接行动和宣传活动三大类。服务类型不同,意义建构的过程也就有所差别,因此,“服务”与“学习”的统合途径也不尽相同。在直接行动式的志愿服务中,大学生有组织地参与行动,并通过自身的积累和内化把服务经验与课程内容以及公民责任等知识联系起来,进而促进个人成长。间接服务与学生学习更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课程将志愿服务所需的各种知识传递给大学生,在理解、互动的基础上促进其认知、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宣传活动则与学习密切相关,常见于大足球竞彩app排名园的社团活动之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尽管统合的路径不同,但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从本质上说,都是一个实现高等教育中教育价值和服务价值双重标准的过程。该机制的超越性和优势在于,增强了志愿服务的互惠性,使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更为明显,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参与动机。就当前大学生所参与的志愿服务而言,其主要目标往往是完成“某一任务”,作用的单向度性明显,忽视了学生的行动收益。事实上,大学生构成的志愿者组织具备较好的学习气氛,通过参与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他们能够学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等;通过与他人互动及工作经验积累,他们能够成长为被他人尊重的独立个体。也就是说,这种统合,将大学生的学习收益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帮助其在价值、知识和技能上实现自我发展。简言之,这一机制将会带来克瑞克(Crick)报告(1997年)中所期待的那种结果:“强化对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问题意识;鼓励对资源控制和决策过程的参与;与影响课程变化的其他人合作;保证提供更好的服务;增强学生积极回应社区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界定、追求和达到共同目标的能力;改进终身学习”。

 长效机制是对特殊、不固定工作机制的系统化和制度化。在此过程中,“服务”和“学习”的统合,能够更好实现积极作用的协同。具体而言,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将服务与学科学习相结合。“服务”与“学习”都必须经过系统地设计、规划及督导,以便运用学科知识的基础性来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素质,运用其工具性来解释和解决服务过程中的问题。这种结合可以看作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与“社会服务”职能的直接体现,也是帮助大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的创新性尝试。第二,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选择相应行动。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增长,大学生社交体验变得越来越丰富,能力要求不高的活动则不再具有持续的激励性,他们开始追求个人自尊与自我发展的满足。根据这一特点,足球竞彩app排名需要搭建高层次志愿服务的参与平台,如大型赛会、危重病人服务等,这些任务更具挑战性和人文精神,也更能体现大学生的能力与价值。第三,帮助大学生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往,大学生被普遍定义为被动的知识资源使用者与服务的消费者。通过“服务”与“学习”的统合,大学生成为了主动的知识资源提供者,学习者和社会发展过程的领导者,据此,足球竞彩app排名应根据服务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够加速其社会人的转化,以便更快地适应外部环境。

(孙芳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王为正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 童睿敏]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