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3月9日电(记者姚岗通讯员狄奥叶舜)“我过年在外做兼职,挣的钱给爸爸妈妈买衣服了!”“我今年在武汉铁路局做志愿者,感觉这个假期过的很充实!”新学期开学之际,中国青年网记者在武汉高校走访时听到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自己是如何度过这个寒假的。
赵鑫:做春运志愿者使假期更有意思
3月7日,记者来到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该校学生赵鑫告诉记者,今年寒假她过得不太一样——不是在家走亲访友,而是在武昌火车站做春运志愿者。赵鑫是今年武昌火车站的春运站长助理,因此她要比其他志愿者提前半个小时到火车站,每天早晨五点钟,家住后湖的赵鑫便起床向武昌火车站赶去。
赵鑫告诉记者,她并不需要去一个固定岗位,但必须不断地去了解每个服务点的动态,便于处理突发事情。她说,选择来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大家都不怕天气恶劣,也不怕每天人流量大工作累。唯一让志愿者难以接受的是个别旅客的冷漠。“有人把我们当收费的‘小红帽’,还有人把我们当作车站的票贩子,虽然失落但也可以理解,”赵鑫打趣到。
随后,记者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随机采访了10位学生,其中有7位学生表示寒假期间在外做兼职、找相关单位实习、参与志愿者服务、外出旅游等。
李晓钰:在忙碌的兼职中过年,感觉很充实很有收获
今年寒假时间长,为了体验生活、磨砺自己吃苦的意志,平时深受父母宠爱的独生女、武汉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大一学生李晓钰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她找了一份在李宁优惠工厂做销售导购的兼职。从1月21日一直忙到2月28日,总共赚了2350元。“以前从来没有这么辛苦过”,她笑着对中青网记者说,过年除了初二这一天休息,大年三十都在工作,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只休假一天,上班时间要一直站着。尽管如此,她还是觉得今年的寒假过得很充实,很有收获。“爸妈也很支持我出去做兼职,锻炼能力、体验社会的同时还可以帮他们减少些负担。我打算用我自己赚的钱给爸妈买新衣服、给自己买画具。剩下的钱都够我一个月生活费了。”
大学生志愿者:送传统文化下乡与村民共庆元宵
今年寒假期间,还有不少大学生集体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记者近日在荆州市江陵县两桥村采访时遇到武汉工商学院3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们,他们在当地组织开展了“元宵节送传统文化下乡”文艺演出。

村民和大学生表演的“双龙戏珠”。中国青年网通讯员杨行摄
演出现场,大学生们带来了“家风三句半”、咏春拳、书法展示等传统文化节目,“两桥村”村民们也拿出自己的拿手绝活,带来了精彩的腰鼓表演。大学生带来的传统文化节目和村民们表演的本土节目交汇在一起,让这个元宵节变得更加喜庆、热闹,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村里好久没有这样的文化活动了”,82岁的老人陈正祥虽然前不久中风了,但听说村里有文化节目,他还是怀着期盼的心情,拄着拐杖早早地和老伴儿一起来到活动现场,隔壁洋湖村从来不出门的刘婆婆听说有庆元宵演出,也和邻居们相约着一起赶来。
活动演出环节结束后,大学生们还为村民们准备了猜灯谜送元宵、制作剪纸、教授咏春拳、送“福”字、送花灯等互动活动,村民们则教大学生们玩起了腰鼓。57岁的村民陈东升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多才多艺的他也给大学生们现场表演了拉二胡、吹箫、书法等传统文化节目,让大学生们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武汉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陈伟介绍,此次活动在足球竞彩app排名校团委、“三万”工作组党员们的积极联系和广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参与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大学生在元宵节和雷锋日前夕送文化送温暖下乡,使志愿服务的精神得以弘扬,使传统的文化得以传播,使村民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取得了‘党建互联’、‘文化共建’、‘情感相融’的效果。”他还表示,足球竞彩app排名会继续为村民们送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
专家:90后大学生更注重社会实践功利化话题使其不愿待在家里

90后过年常被逼相亲。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目前90后大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来度过假期,武汉大学社会问题专家尚重生教授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90后大学生确实比较侧重实践,这一代人完全是网络时代长大的。很多90后和父母亲戚有着很深的代沟,有些家庭讨论的话题也很功利,会问很多90后学生不愿意谈及的事情,例如谈恋爱啊、结婚啊。这些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有点可笑,他们与父母相互之间没法交流。那些有自己志向的90后大学生们会觉得这些话题离自己太远,家里‘婆婆妈妈’的事情太多,不太合乎现在90后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们不愿意在家里待着,更愿意走向社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责任编辑:代铭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