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5名大学生探访非遗“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8-13浏览次数:1355



咸丰国家级传承人万桃元介绍吊脚楼营造工艺

    (记者 王碧涛 通讯员罗袁璐)
日前,武汉工商学院5名大学生利用10天时间,探访湖南、湖北两省5个村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他们发现,原始土家族吊脚楼所剩无几,营造技艺也可能失传。
武汉工商学院5名大学生分别探访了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县——湖北咸丰县丁寨乡渔泉口村和黄金洞乡麻柳溪村,以及湖南湘西永顺县中国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泽家镇沙斗湖村、龙寨镇和平村。他们发现,5个村庄原始的吊脚楼剩余数量很少,大多因被砖房替代而遭遗弃或拆掉。
咸丰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省级传承人谢明贤的家乡麻柳溪村,有着“中国中部最后一个香格里拉”美誉。吊脚楼保留得相对完整,但一些看上去古色古香的木房子,都是经过砖房改造的。
吊脚楼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万桃元也表示,上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冲击使得吊脚楼逐渐被砖房替代,并走向没落。修建一栋普通的吊脚楼至少需要20万,比修建一栋砖房的造价要高出四五倍,所以一般居民不会再特意修建吊脚楼来居住。其实,修建吊脚楼一直都只是万桃元和谢明贤的副业,目前他们分别靠卖烟叶和茶叶为生。由于供求关系改变,他们的徒弟也越来越少了,且都在50岁至70岁之间。
咸丰县文化馆馆长白童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仅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界支持。在为期10天的探访活动中,5名大学生用DV和摄像机记录下了整个探访过程,准备后期剪辑出一个纪录片和一个微电影在校内外传播,让更多的大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非遗”。




上一篇:下一篇:
返回原图
/